1.奥运会能不能带来一些经济红利
2.什么是商业运作的模式
3.东京奥运会若无观众将损失900亿日元,观众会带来怎样的收益?
4.体育赛事越来越丰富,其中赚钱最多的体育赛事是什么?
举办奥运会会赚钱是因为从年洛杉矶奥运开始,不少国家凭借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使奥运会实现盈利。主要有以下赚钱渠道:
1、转播权销售收入
出售转播权是奥运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2004年悉尼奥运会以前,转播权收入的60%分配给国际奥委会。为了使更多经费用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収展,国际奥委会决定2004年后只收取转播权收入的49%,加之不断上涨的转播权售价,奥运会主办国分得的实际数额呈增加趋势。
2、商业赞助收入
自1985年起,国际奥委会将赞助商分为三大类,并将每类授予相应范围的经营权。其中包括:
(1)TOP赞助商。1985年国际奥委会与瑞士国际体育和休闲集团签订TOP赞助商,赞助底价为400万美元,参与合作包括可口可乐等全球35家企业。
(2)官斱赞助商。每届奥组委可以在本国征集官斱赞助商,收入同样需在国际奥委会与奥组委之间进行分配。
(3)官斱供应商。奥组委可以征集官斱供应商,允许其产品使用奥林匹兊标识,主要用于通讯设备、装饰品、衣帽服饰领域,商家需将其产品营业额的10-15%上交奥组委。
3、衍生品收入
自1920年安特卫昔奥运会首次发行纪念邮票、1951年赫尔辛基奥运会首次发行奥运纪念币以来,历届奥运会都发行奥林匹克纪念币和纪念邮票等周边产品,衍生品逐渐成为奥运会主办国稳定的收入来源。除了邮票和纪念币等主流收藏品之外,一些另类衍生品同样受到收藏者的追捧,例如奥运主题**、奥运手机等。
4、门票收入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共售出约800万张门票,实现门票收入4.2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5%。2000年悉尼奥运会门票收入高达6.1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1.78%。
5、建筑投资收入
国际化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建设要求较高,促进了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增长。例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迚行了扩建机场、整修公路、治理汉江、防止公害等工程,以奥运为契机跨入到新关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投资总额达到当年西班牙的GDP总量的5%;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重点建设了包括奥森公园、首都机场、北京南站在内的142个项目,迅速提升了城市建设管理和生态环境水平。
6、旅游产业及相关交通、餐饮收入
据澳大利亚旅游局统计,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海外游客增加了50万人,新增加的旅游产业为澳大利亚带来了42.7亿美元的收入。
7、文化传媒收入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组织了超过25000艺术家与12000项表演的“伦敦2012文化节”,在全英范围内约2000万人参与,其中有300万人参与了付费活动。
奥运会能不能带来一些经济红利
投资足球“每年都得烧钱,但是很难赚钱”,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如是表示。
近年来,中国资本在海外足球市场掀起“买买买”的热潮:万达集团出资4498万欧元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出资2.7亿欧元收购国际米兰约70%的股份,中欧体育投资公司出资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约99%的股份……
区别于长远的远景规划,收购海外俱乐部面临的短期风险不得不防,俱乐部本身的财务危机、中国投资者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都需引起关注。
“扫货”海外足坛
国内政策利好,加上海外足球俱乐部整体不景气、普遍经营状况不佳,促成了中国资本出海扫货的最佳时机,也为中国足球发展改革带来历史机遇。
自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开始在海外足球市场“开疆拓土”。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海外收购足球俱乐部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就有33起,总投入近400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相比,收购笔数增长50%,金额增长两倍以上。
2016年,海外收购俱乐部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仅2016年8月,就有三单海外收购俱乐部的案例。8月5日,中欧体育投资管理公司宣布与意大利菲宁维斯特公司完成签约,斥资7.4亿欧元收购意甲豪门、红黑军团AC米兰足球俱乐部99.93%的股权。同一天,云毅国际(上海)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宣布收购英超西布罗姆维奇俱乐部控股公司。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则宣布以700万欧元价格收购法国欧塞尔足球俱乐部59.95%股权。就在不久前,苏宁集团宣布旗下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将以2.7亿欧元的总对价,购买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权,这是我国民企海外收购的首家G14足球俱乐部。
巨头纷纷出海投资海外足球俱乐部与国内政策风向密切相关。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随后《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地。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包括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并将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鼓励发展职业联盟。
在此背景下,海外俱乐部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咨询公司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体育门票、商品和广告总收入估计为34亿美元,仅为美国(636亿美元)的5.3%,上升空间巨大。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多起并购发现,中资在海外的“疯狂扫货”已经涉足英超、西甲、法甲和意甲等世界顶级联赛,其中既有蒋立章这样的个人出资,也有苏宁等大型企业,还有众筹模式财团,其中少部分企业在并购前便已经在体育产业布局。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表示,收购国际米兰是苏宁集团布局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助力苏宁足球俱乐部全面提升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同时,也是苏宁全球化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苏宁将积极利用国际米兰在全球各地的知名度,帮助苏宁拓展海外市场。
自2013年始,苏宁战略投资PPTV,其麾下PPTV体育是国内最重要的体育赛事网络直播平台;同年11月,苏宁接手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正式进军体育产业;2016年5月,苏宁入股体育数据运营平台创冰科技;6月,苏宁体育产业集团成立。
烧钱容易赚钱难
区别于长远的远景规划,收购海外俱乐部面临的短期风险不得不防。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表示:“投资足球能给你带来影响力,但是不会让你赚钱,每年你都得烧钱,这是肯定的。这的确会引人瞩目,但是很难赚钱。”
在海外足球产业投入巨资,其背后无疑对中国足球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抱有极大的信心。相比较而言,中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份额小,借助海外并购之路实现“弯道超车”确实可能在未来的产业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分析人士认为,中资出手海外足球俱乐部能够提升品牌影响力,并借助其商业化能力提升业绩。欧迅体育副总裁姚振彦表示,体育产业投资长、回报慢,但衍生出来的品牌价值、广告价值等无法直接用投资回报来衡量。
富国富民投资集团董事长王世渝说,比如收购国米潜在的机会价值很大。一是每年到意大利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至少有27万至30万,将会为国米比赛带来大量的门票收入;二是国米品牌的相关衍生品如鞋服、生活用品等,会带来广告收入,与中国市场对接后,这一部分收入将继续扩大。同时,苏宁也将借助国际米兰力争跻身国际知名品牌行列。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足球俱乐部收入来源包括三种:比赛日收入(球票及周边)、电视转播收入(国内赛事及洲际赛事)、商业收入(赞助商、产品销售、球场旅游、其他商业行为)。
德勤数据显示,2014至2015赛季英超盈利7.18亿欧元,德甲盈利3.16亿欧元,西甲盈利2.64亿欧元,法甲亏损0.35亿欧元,而意甲则巨亏1.33亿欧元。意甲排名垫底的原因在于收入过分依赖电视转播版权费用,而其他商业权益开发明显不足,且球员薪水支出过高,达到总收入的72%,远高于其他联赛。就算英、德、西三国联赛目前还处于盈利状态,但各俱乐部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大。
业内人士表示,足球俱乐部只有比赛排名上升,潜在价值才会被释放,后期仍需不断投资签约球员和教练,加强运营管理,企业投资入股后,多重风险仍需引起关注。
一方面,财务危机或成企业包袱。中国资本跨境并购一站式服务供应商晨哨集团首席执行官王云帆表示,海外足球俱乐部多是负债经营,普遍面临资金链的问题。苏宁收购国米,苏宁即要承担4亿欧元的巨额债务;中国财团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也包含2.2亿欧元的俱乐部债务。
王云帆说,海外俱乐部多看重中国这个大市场,以并购契机获得更大的发展,但俱乐部多属无形资产或流动资产,对中国市场的对接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仍是很大的未知数。且俱乐部本身由于问题重重,短期内想要盈利仍很困难,中国企业至少需要撑过3至5年,才能逐步达到现金流正常。
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复杂考验收购者应对能力。王世渝表示,一个国家的足球俱乐部往往和地方群众的情感纽带联系在一起,一旦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公众情绪的反弹,甚至抹黑中国形象,影响其他中国企业海外收购。
此前合力万盛收购海牙俱乐部后,由于账款未及时到期,引发负面舆论。随后有外媒对这一进行报道,认为合力万盛只当老板,没有履行义务出资帮助海牙实现崛起,引起海牙当地球迷的排斥和不满。
意大利奇尼塞勒塞俱乐部副卢荣毅表示,中方入主“米兰双雄”后,首先要学会和当地打交道。两家俱乐部共用一个属于市的球场。这个球场共有5000多名员工,每月工资开销便有200多万欧元,多数都要两家俱乐部承担。他们必须要像尤文图斯一样建造自己的球场,摆脱市通过球场摊派给他们的负担。
与此同时,中资对海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经验存在不足。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刘燕说,当前我国海外并购俱乐部多属于跨行业并购,对于俱乐部管理并无经验,相较于实体资产,俱乐部管理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包括聘请球探、教练和高管,组建团队至关重要。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资本普遍持一种观点,即只有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才能借助足球在海外丰富产业布局、扩大品牌影响力,因此中国资本控股俱乐部的比例较高。要做就做大股东,这也是很多中国资本的扩张心态。但实际上,在欧美国家,俱乐部的老板基本上属于一个赞助角色,执行管理的主要是独立团队,这与中国企业的传统理念并不相符。因此,中国资本海外并购球队时除了要做好金钱上的准备,还要调整观念,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中国市场待激发
中国足球名宿金志扬在一次足球研讨会上大声疾呼,现在中国大量资金都流向了国外足球,能否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把资金引向中国足球的底层?
在国内,体育正成为中国健康消费的最大产业之一。而世界第一大体育项目足球,和未来世界巨大的足球市场——中国结合,则是全球足球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另一方面,资本纷纷出海进军成熟的国际体育产业,既证明中国经济的强大,也反衬出中国足球的羸弱,吸纳资本能力不足。而在关键的草根阶层,更是资金匮乏。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表示,体育产业的发展多需要立足本土,激发自身体育产业发展的活力,而收购海外俱乐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资本行为,其能否真正促进中国足球市场的发展仍待观察。
资本输出后如何“反哺”中国足球?业内人士分析,最直观的方式无外乎帮助中国球员打通赴海外训练的机会以及提升国内青训水平。
记者梳理中国资本对海外俱乐部的收购,几乎每一笔投资都包括要“反哺”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除了在国内建设训练基地,引入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和体系,一些俱乐部还承诺要输送更多优秀的青年足球运动员出国培训。
张近东在收购国米后表示,通过与国际米兰的交流融合,未来将能够助力苏宁足球俱乐部全面提升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国际米兰先进的足球管理理念,科学的训练体系和青训梯队,都能够帮助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夯实基础,提高成绩,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铂涛集团董事长、7天连锁酒店创始人郑南雁以个人名义与中美投资者通过联合收购的方式获得法国尼斯足球俱乐部80%股份,这支球队在过去三个赛季进步神速,拥有多名有潜力的球星,且尼斯一线队22岁以下球员多达8人。
在进行投资谈判时,郑南雁和他的团队便深入了解了尼斯的青训体系,“尼斯是法国乃至欧洲足球青训体系最著名的俱乐部之一,球队18至19岁年龄段的队员都出自青训体系,青训完整而详细,在选拔球员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这无疑对中国足球未来如何选拔和培养青年球员意义深远”。
事实上,在此前,欧洲一些俱乐部非常希望能够与中国球员签约,这无疑是其在中国推广品牌的有效方式。但目前中国足坛仍不具备这样的人选和条件。郑南雁就表示:“目前好的中国球员转会费很高,但是水平较欧洲、南美的优秀球员还有些许差距,因此目前暂不考虑引进中国球员去法国踢球。”
业内人士分析,青训要想出成绩,绝非朝夕之功;中国资本能给中国足球带来何种改变,也需要时间检验。如果海外足球俱乐部在青训上的承诺和设想能在中国一一落地实现,至少表明在资本的运作下,中国足球能够从中受益。
走向良性运营之路
中国足球及体育产业走向国际不单单是“大笔一挥”、交钱了事,更需要在国家层面完善相关体育产业政策,与海外收购的俱乐部形成联动效应,加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
王世渝说,足球产业是经济观赏性体育赛事,优质赛事内容对于产业链形成和盈利模式拓展起到巨大作用。当前不少民企加速海外俱乐部的收购,说明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已初见成效。“在完善推广足球产业的政策方针的同时,也要与海外收购的俱乐部形成联动效应,助力整个体育产业从低附加值的运动产品销售,向高附加值的赛事运作、媒体传播和国际品牌提升。”他说。
欧迅体育首席执行官朱晓东说,欧洲足球俱乐部有经验丰富的球探体系和青训体系,具备参加欧洲顶级联赛的资格。他建议,可打通海外与国内俱乐部,在对球员质量进行把关的基础上,选拔国内优秀的球员赴海外俱乐部参加青训,给予国内球员更多的成长机会;同时也可以“租借”的形式将海外俱乐部的球员聘请到国内,活跃中国联赛。
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也需找好和文化价值的平衡点。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刘燕说,比如国际米兰、AC米兰在欧洲拥有雄厚的影响力,而中国股东的融入必然带来中国文化的渗透。中国投资方需着重研究,如何使欧洲市场认可中国价值观和文化,同时使企业的资金投入达到预想的传播效果,从当地民众的角度出发,避免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出现“强迫式”植入,做好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工作。
此外,还需引导企业加强对俱乐部管理的研究。王世渝说,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企业可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开”,一方面维持董事会层面的决策权,另一方面保证海外俱乐部原有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规则,谨防意识形态和管理模式上产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加强与国际对接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
横店集团欧洲首席执行官阿伊拉多·皮瓦建议,收购俱乐部后可提早建立具有可靠团队的办事处,启用一批熟悉当地法规的雇员,而非临时寻找当地的经理人。
什么是商业运作的模式
奥运会是个体育比赛,同时也是一次经济比赛,是一个国家国力的体现。奥运会与经济密切相关,自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奥运会对当地经济基本上都产生了较好的效益,这也是各国竞相申办奥运会的一个原因。巴西尽管目前遭遇极大的经济困难,但奥运会也许会带来未来良好的效益。
经济危机给巴西带来很大困难
对于眼下的里约奥运会,不少经济学家和分析师发布了各种经济分析报告,由于目前巴西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举办奥运会遭到很大困难,奥运会会带来经济振兴吗?8月1日高盛分析师AlbertoRamos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奥运会相关投资产生的刺激过小,不足以产生重大经济红利或经济脉冲,因为巴西经济规模较大(约1.8万亿美元)。
这次里约奥运会的确与前几届有很大不同。2009年申奥成功时,巴西经济形势很好。作为金砖五国之一迅猛发展,2010年经济增长率达7.5%,创造了这个国家过去24年来的最高纪录。2000~2010年,巴西的年均GDP增速没有一年低于5%,2012年,巴西甚至挤掉英国,一度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进一步扩大,价格大幅下跌,巴西因铁矿石及原油等能源价格低迷、经济转为下滑。2013年起,巴西GDP增速逐年递减。2015年,巴西GDP甚至萎缩了3.8%,创下35年来最差纪录。同时,巴西的失业率从2012年6.1%的相对低谷恶化到2016年5月的11.2%。一同上升的还有巴西的外债总额储量,这一数字已从2010年的3531.6亿美元上升到了2014年的5568亿美元。此外,巴西的通胀率也在2015年达到了10.67%的两位数水平,仅次于2013年14.7%的历史高位。巴西央行上周发布的最新《焦点调查》报告显示,巴西今年经济将衰退3.27%,通胀率则高达7.21%。在滞胀的压力下,目前巴西金融机构实行的基准利率达14.25%,为十年来最高。
在这种背景下,奥运会巨大的投入的确对巴西压力很大。6月公布的里约奥运预算显示,巴西已为奥运会的举办投入了至少110亿美元。首先,里约奥组委用于奥运会、残奥会的资金约74亿雷亚尔(约合22亿美元);第二,巴西对奥运所需的基础设施工程投入约66.7亿雷亚尔(约合20.53亿美元);第三,巴西用于改进交通、环境等永久性基础设施投入约246亿雷亚尔(75.71亿美元)。
由于资金紧张,奥运各项开支都需要“精打细算”,奥运开幕式也不例外。本届奥运开闭幕式的预算据报仅为上届伦敦奥运的十分之一。
奥运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不错
那么,巴西能不能从奥运会获得经济“红利”呢?
从历史上看,30年来奥运会的经济账都是算得过来的。奥运会虽然耗资巨大,但同时,奥运会又是“注意力经济”的最高表现形式,往往能创造出文化活动中最大的经济效益。
奥运会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还是从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美国商人尤伯罗思横空出世,尤伯罗思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开源节流,修旧利废,在场馆建设上几乎没有投入,开创了奥运会经费自给有余的历史。
从奥运会主办国获得的效益的主体看,其经济效益可分为组委会经济效益和主办国经济效益两类,又称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奥运会的直接经济效益,又称为赛会经济效益,是指比赛组委会通过增收节支而直接获得的效益,一般以组织业务费的开支与组委会收入之比来衡量:经济效益比率=组委会收入/比赛业务费开支。
比率小于1,即为亏损;超过1,即为盈余。自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各届的经济效益比率均超过或达到1,说明各届奥运会都没有亏损。
从直接经济效益看,奥运会都不错,这次里约奥运会最终结果如何还需要等待结束之后才知道,不过,从里约奥运会网站的数据看,预算也是平衡的。从这张里约奥运会预算图看,预算本届奥运会的支出为74亿雷亚尔,支出由9部分组成,其中最大的为行政和商业服务,占26%。但是,预算收入也是74亿雷亚尔,其中,当地赞助商占40%,国际奥委会贡献占25%,门票收入占16%,国际赞助商占12%,另外7%为授权许可与其他盈利。
如果最终结果与预算一致,那么,里约奥运会经济效益比率为1,总体平衡没有亏损。
奥运会的间接经济效益,又称奥运会宏观经济效益,是指通过承办奥运会对主办国所诱发的连锁经济效益。与直接经济效益相比,奥运会的间接经济效益更大、影响更为深远,有些甚至一时难以估算。奥运涉及的领域主要有交通运输、信息通讯、能源供给、环境保护、基本建设、旅游餐饮、媒体广告和体育产业等等。
如旅游方面,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旅客多达30多万人,收入多达30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海外游客有25万人,给澳大利亚带来至少37亿美元收入,当年旅游收入约占澳大利亚经济的10%。
基本上奥运会都给当地经济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年洛杉矶奥运会给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效益;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汉城增加了亿美元的效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给乔治亚州带来了51亿美元的效益;悉尼奥运会使新南威尔士州的生产总值在12年内增长了63亿美元。
最新的是伦敦奥运会,2014年7月英国公布的一份报告称,英国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得到的后续经济收益已经超过140亿英镑(约合240亿美元)。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2012年伦敦奥运会,不仅是一项令人叹为观止的体育赛事,还为整个英国带来了持续的经济和体育遗产。”
借奥运巴西股市涨幅全球第一
这次里约奥运会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借奥运会东风建设了地铁等不少基础设施,用于改进交通、环境等永久性基础设施投入约75.71亿美元。里约帕埃斯说:“我们利用奥运会契机吸引投资,做一些我们本来也要做的事情。”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从长期看对经济发展还是有利的,能够为巴西经济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实现对吸引投资、服务贸易、拉动内需三大领域的带动作用。巴西委托智库管理机构基金会(FIA)做的报告显示,巴西国内有55个行业能从举办这项大型赛事中获益。排在首位的便是基建业,至少能获益10.5%;其次是地产业(6.3%)。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曾在今年5月16日的报告中指出,里约奥运将使得相关城市的基建永久性地改善,同时还能短期内产生税收效应。报告认为,举办奥运将催生71亿美元的基建投资机遇,并且这种投资的回报是长期的,不仅局限于“奥运季”。
因此,巴西目前的经济困难可能短期内难以改变,奥运会的拉动作用有限,但长期来看,这些建设会逐渐产生影响。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目前巴西经济表现不佳,但是,巴西股市今年以来却是大幅上涨,截至本周三,巴西股市今年涨幅高达30%,和阿根廷并列全球涨幅最大的股市,表现远好于美国股市,显示投资者看好巴西的未来。而且,7月以来巴西股市上涨了10%,在全球股市中表现最好,说明临近奥运会,投资者信心增强。
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总体是正面的,当然,也不能夸大这种影响,经济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全球环境和本国的经济结构等因素,比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虽然当时很成功,但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以及本国自身的问题,希腊经济陷入困境,至今还没有走出泥潭。
东京奥运会若无观众将损失900亿日元,观众会带来怎样的收益?
NBA联赛的经营体制由俱乐部和联盟构成。各俱乐部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法人,是公司;而联盟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商业组织,而不是机构。NBA的本质与其说是一个体育联盟,倒不如说是一个跨国的体育经营公司。
NBA的双重经营体制由联盟和俱乐部共同构成。其中,联盟负责组织、推广、经营赛事,处理涉及俱乐部之间的公共事务。联盟出版了一个“谈判指引”,规定了涉及联盟一切有关方(包括联盟、俱乐部、球员、球员工会、经纪人)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一切谈判的基础。联盟经营收入来源包括转播费、联盟标志产品销售、联盟衍生产品开发、全球推广活动等。联盟收入的51%用于返还给各俱乐部支付球员工资,另有一个固定比例用于联盟费用支出。
俱乐部经营范围包括球票销售(门票收入:常规赛上缴联盟6%、季后赛税后上缴45%)、场内广告(联盟规定广告位置和数量)、球衣广告(联盟规定位置和大小)、球衣等纪念品销售收入。俱乐部之间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能否进入季后赛、大牌球星的号召力和球场广告费收入等。
组织结构
NBA董事会是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它是由所有球队的老板或老板指定的代表组成。NBA最高权力机关是总裁办公室,由总裁、副总裁和一些主要业务负责人组成。NBA董事会和总裁及各部门是雇佣关系,董事会拥有决定权。NBA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联盟除了负责联盟公共产品经营外,还负责竞赛规则制定与修改,联盟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修改,裁判员的雇佣和培训,代表联盟与球员工会谈判,开展联盟推广活动,扩大联盟影响等。
制度体系
NBA的篮球比赛规则多达13章,共计几百条。这一整套制度,很好地解决了俱乐部之间、俱乐部与球员之间、球员与经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NBA联盟能够保证俱乐部之间实力的大致均衡,又避免了欧洲足球那样,由于转会费和球员工资高企,吞噬俱乐部利润的情况。
NBA有一整套联赛组织管理的原则。首先,俱乐部的“私权”和联赛的“公权”边界非常清楚。联赛的公共事务完全委托给联盟处理,联盟不干预俱乐部“私权”范围内的事务。其次,平衡富有的俱乐部和贫穷的俱乐部之间的收益。联赛是由多个俱乐部的球队组成的,如果俱乐部之间收益差距过大,那么,联赛将会呈现一边倒的局面,竞争性和观赏性就会变差,市场一定不会好。实行联盟总收入平均分配的制度,使俱乐部实力再弱,也有一个基本收入能雇请球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锅饭”,实力强、投入大的俱乐部创收渠道多,实力弱、投入少的俱乐部创收渠道少,体现了既有公平,又有竞争的原则。第三,联盟除了成员的利益外,没有自身的利益。联盟如果有自身利益就可能出现和俱乐部争夺利益的情况。按NBA的架构,联盟自身不是营利机构,没有自身利益,只代表成员利益。第四,保证金制度合理防范俱乐部经营风险可能会带给球员和其他人员的影响。俱乐部股权转让审查制度,也尽可能保证NBA能有最好的股东。
—1985赛季,联盟总裁大卫·斯特恩引进了“工资帽制度”和“奢侈税”制度,既避免了俱乐部之间的无序竞争,也保证了各俱乐部实力的相对均衡,很好地平衡了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
工资帽制度。工资帽制度就是全联盟的工资总额以上一年度联盟收入乘以48%,再除以联盟球队数量,为各球队的工资总额上限。工资帽制度避免了因老板实力悬殊造成比赛一边倒,同时,又避免了球员工资过高影响俱乐部收入。工资帽制度的实施,很好地平衡了俱乐部与球员之间、俱乐部之间的关系。工资帽制度避免了俱乐部之间的无序竞争,限制了俱乐部漫天开价的能力。如果俱乐部可以随意压低球员工资,那么,联赛将得不到最好的人力。“工资帽”的设立,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奢侈税制度。NBA联盟规定,俱乐部花费的球员工资可以超过工资帽,但当俱乐部工资总额超过联盟收入的55%除以俱乐部数量的数值时,超过部分必须向联盟交纳“奢侈税”。“奢侈税”的税率为100%,即每多花1块钱,就要向联盟交纳1块钱,这部分计入联盟收入用于大家分配。
球员选拔、球员转会和经纪人制度。为使各球队水平相对均衡,NBA联盟设立了新秀选秀制度。NBA俱乐部的球员市场来自选秀、自由球员签约和球员交换。球员在合同期内,无论生老病死,收入都是有保障的。
为适应市场和观众需求,NBA比赛规则每年都进行调整,而不像国际篮联那样每4年调整一次。正是这些规则的调整,使NBA更好看、更好玩、更有商业价值。从NBA规则变化的路径看,NBA是将竞赛看作产品,竞赛规则不是“天条”,而是产品设计,这就是NBA商业运作模式成功的“核心机密”。
体育赛事越来越丰富,其中赚钱最多的体育赛事是什么?
因为疫情的原因,原定于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已经做出了延期,奥运会延期是在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次。根据媒体报道,日本方面为了奥运会能够在今年顺利举行,已经为内部进行了多种方案的商讨,其中就包括用现场无观众的形式举办本届奥运会,根据估算,如果用现场无观众的形式,日本将为举办此次奥运会损失900亿日元。
奥运会赛事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体育赛事,能够举办奥运会是每个国家的荣幸,同时举办奥运会也是非常花费钱财的,修建各种专业的体育场馆和专门的奥运村再加上宣传费用,这比花销绝不是一般城市可以负担的。但是奥运会也是赚钱的,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世界各国的游客都会涌入,这些游客所产生的各种消费足以抵消举办奥运会的花费,让举办国家达到盈利,所以,此次日本方面如果举办无观众形式的奥运会则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一.用无观众形式的奥运会将没有门票收入,门票收入一直是体育赛事收入的最重要的部分,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受到重视的体育赛事,不论哪一项比赛都会有着各国的观众进场观看为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加油,每一项赛事的观众席都是座无虚席,这绝对是不菲的收入,现在用无观众形式就没有了门票收入。
二.游客数量的减少将不能拉动周边的消费,通过现在的疫情形势来分析,此次的东京奥运会应该不会有游客去观看奥运会,游客的进入可以拉动当地的消费情况,游客的住宿,食宿,游览旅游景点,购买各种纪念品等消费活动都可以对于当地的经济情况有着非常大的拉动。
三.虽然此次东京奥运会看似受到的经济损失非常大,但是还有电视转播等费用和广告商的赞助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一定的经济压力,在我们克服疫情以后,肯定还会有着许多游客来到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地进行参观纪念,当时没有游客观众的损失在事后都可以弥补过来。
现在许多的体育赛事都是用无观众形式的举办方式举行的,这也是在疫情期间最安全的举办赛事的方法,也希望我们全世界人民可以共同努力克服疫情,等到那时再让我们一起感受体育的魅力。
世界上赚钱最多的体育赛事毫无疑问会是拳击,毕竟拳击手比赛身价是不封顶的。翻开福布斯体育富豪榜,梅威瑟、帕奎奥长期位列前三甲,世纪之战狂吸金2亿美金,2015年,帕奎奥和梅威瑟的那场拳击“世纪大战”么,尽管这场比赛前后才36分钟,但却价值高达3.65亿美元!其中胜者梅威瑟分到2.4亿美元,落败的帕奎奥也有1.25亿美元。
暴力,一直是人类热爱的东西,军迷和格斗迷属于最直接的暴力欣赏者。但足球,篮球,羽毛球,力量举,标枪,健美,射击,等等各类运动,背后都有着暴力的内涵,本质上都可以是对于战斗力的和平显示方式。一场足球比赛或者羽毛球比赛经常会被形容成一场“战斗”,而拳击,它就是战斗,不需要形容。
根据2018年运动员收入排行榜显示,排名前五的运动员中有两位拳击运动员,分别是梅威瑟和唐纳.麦格雷戈。其中,梅威瑟以2.85亿美元的收入高居第一,2.85亿美元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排名第二的梅西、第三的C罗以及第五的内马尔的收入之和,这不仅让人感慨拳击运动的收入之高。
一场拳赛往往都是伴随着巨额的收入,出场的拳击运动员有时候就能挣普通NBA篮球员动员一辈子的收入。而要知道,别人的薪水都是按年算,拳击运动员的薪水都是按场算,一场专业的拳击比赛往往只有36分钟,你就能拿走所有的钱。2015年的世纪大战光是门票就已经炒到了14万美金一个座位。